首  页欢聚一堂朝花夕拾回乡掠影霜枫傲雪闲情逸致秋日悠然
寻访北京四合院
2015-01-26

作者:刘光文
  一连几天的雾霾,给无雪的北京冬日增加了几分暗淡。梦寐以求的北方傲雪,到现在还没见踪影。原想今冬遇到大雪时,好好的拍上几张雪下的古建园林....,照这样下去,这个梦真要泡汤了。
  退休之后,年龄又涨了几岁,去年开始上医院也勤了。疾病与年龄在同步增长,没有永远的健康,不信服不行。这不,高血压缠上了身,“生命过于运动”让自己受了伤。于是,改变了策略——减少了外出、增加了休息、多跑几趟医院。
  闲空在家的时间多了,不免有些烦闷。拍照少了、上网少了,时间一长还真有点惦记。于是打开电脑的文件夹,欣赏起历年所拍的照片来。
  打开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目录,欣赏着几年来拍到的几万张照片,由心底萌发出一种得意和满足。这些照片种类很多,包含天文、地理、风景、建筑、人文与国粹,而所占比例最大的还是古建园林和北京的古旧民居。其中对于老北京四合院的拍照与寻访,用的时间和精力最多,也是我摄影中的得意之作。
  对于四合院的关注与情结,应该从我小的时候就开始酿就了。听妈妈讲, 我就是在西城后帽胡同一个小四合院里降生的。严格的说,这个小院只是一座老宅的东跨院。院内西边无房,用砖砌起来与老宅隔开。北房三间、 南房三间,分别居住着家里的老少三代。北房屋内,方砖漫地、雕木隔断一应俱全。门的两边,挂钩前推荷叶窗开启两便,与之相比南房略显简陋。院内平坦而宽敞,西面有四棵枣树倚墙而栽,夏季绿树成荫、金秋硕果累累。北面,横跨东西的葡萄架,遮挡了夏季的烈日。缀缀待摘的葡萄之下,爷爷常在这里乘凉品茶。
正是:

低头品龙井,抬眼赏紫珠。
耳听西皮黄,其乐荡悠悠。

  在五岁时我们搬了家,离开了我的出生之地。爸爸分到了三间卫生系统的家属宿舍。这是我们全家最为满意的住房。紧靠西单、位置好,高大又宽敞。我家住在这里的时间最长,院子的样子记得十分清楚。院落十分规整,北房五间、另配东西耳房各一间,东西厢房各三间,全部青石为基,立柱游廊。院内四方青砖漫道,把整个院落平均分成一个田字形。其中种植大海棠、海棠花、川花椒、枣树各一棵。一到夏季,院内花香扑鼻,果实累累。砖道的东南处,一棵参天的老榆树矗立期间。此树直径粗近一米,枝叶极其繁茂,树冠几乎涵盖整个院落,是棵不折不扣的“遮阴候”这个院落其实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四合院,站北朝南望去,前院堂屋高高的房脊映入眼帘,那是宅院的正房,是整座四合院的第二进院落。由此看来我住的院子,只是它的第三进院落——后罩房与东西厢房,不过在西耳房边开了一个后门罢了。整个院落前后占了两条街,正门在丰盛胡同,后门在兵马司胡同,足见建筑的规模与气势。2000年以后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四合院列为拆迁之地,这几个院落永远的消失了。
  居住四合院成了永远的过去,它的印记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。四合院的建筑艺术之美无与伦比。它的造型与结构理念,传递着古典的中国文化。就民居来讲,西方的楼居与北京的四合院相比,有如素漆积木房与景泰蓝殿堂,着实不在一个层面上。因此,了解它,追寻它的愿望与日俱增。
  2009年以后,我退休了。有了时间,于是先拿手机,后用数码相机。走向街头与时间赛跑,争取在拆迁前、重建前尽量多的拍些原生态的北京四合院。
  几年中我增长了很多民居古建知识,拍下了很多民居古建资料。有些照片记载的民居已经不复存在成为了珍贵的纪念。
  欣赏这些照片,既是艺术的享受,也是历史知识的扩展。但愿这些古建民居,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,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留,让四合院真正成为北京的代言词。
  
     2015年1月25日
首  页  |  欢聚一堂  |  朝花夕拾  |  回乡掠影  |  霜枫傲雪  |  闲情逸致  |  秋日悠然
服务热线:QQ-1263405402 QQ-1735254379 QQ-34254906 E-mail:gc2l@foxmail.com
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工程二连暨木材厂全体知青 版权所有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383号  工信部备案:京ICP备15064664号-6